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預官、預士、士兵,哪一種階級適合我?

  ─ 國軍體系有階級之分,有能力者別忘了報名預官、預士的考選!而想精進所學專長或是本身有痼疾者,替代役更是你的求生好選項!


  在國軍的階級體制之下,共有三種不同體系組成,位階由高而低是軍官、士官及士兵。《新兵日記》節目中,各種階級的長官都曾在劇中上演,而對尚未入伍的弟兄,恐怕也分不清楚什麼是班長、排長、士官長、輔導長、連長、營長、旅長等一大堆長官,每個人都掛了一個長,這究竟是怎麼樣的區分?然而對即將要入伍的弟兄而言,能先行了解絕對是好事!同時這樣的體制下,也會攸關你未來是要選考預官、預士或是索性當個兵渡過這段服役的生涯。
  對義務役而言,預官在三個月的專長訓結訓後就會擔任「少尉軍官」預士在五週的專長訓結訓後就會成為「下士士官」;而一般的大頭兵,新訓結訓後可能會再受相關兵科的專長訓,或是直接就下部隊服務,以下針對國軍的三種階級劃分來解說。


●軍官

  在中華民國國軍的體制下,賦予軍官最高的權力,意思等同於要對整體任務負最大的責任。軍官的辨別指標,可以看迷彩服領口,或是迷彩外套、軍便服的肩膀上掛有橫槓、梅花或是星星的長官,都是軍官體系的一環。
  在節目《新兵日記》中的魔鬼排長、輔導長、連長、營長、旅長都是屬於軍官。擔任軍官通常會擔任領導職,要帶個排組的部隊去完成交辦的任務,因此軍官須要有好的抗壓力及規劃、協調能力,對於義務役軍官而言的挑戰更大,因為掛階後看似高高在上的職位,但在初任官下部隊之時,除了承接上方長官交派的任務外,更是要與下屬打好關係,建立起合作默契才能遂行任務。因此當你在調兵遣將時分派不當,或是管理失當導致下屬支援不力,任務無法在時間內完成,肯定會被上級長官狗幹,這就是軍官擔任領導幹部的挑戰。
  因此擔任軍官是需要常動腦、試著用盡方法去解決問題,解決的方式通常不只有一種,但也沒人會告訴你該怎麼做!需要自己去摸索和詢問,同時還要體察排組內幹部及士兵的情緒和交互關係。軍官亦要成為士官及士兵的表率,無論是體能或是口令上都會有較高的要求,表現得好,自然可贏得下屬的尊重及長官的賞識;表現不好,那大家就是一起來等著看你笑話了。
  然而軍官職亦有以執行例行性業務為主而不需擔任管理工作的職位,如此一來雖可避免人力調派上的管理責任,但是要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業務及足夠水準的專業要求,也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畢竟軍官是薪水最高的位階(不含加給、補助及伙食費每月16,020元),相對需要付出的能力和責任也較大。
  在軍官體系中接觸到的長官多數都是相當有資歷,被凹、被電是滿正常,下屬士官幹部及士兵往往年紀較輕,管理的方式跟大學或研究所的自由自主會有所不同,都是選擇軍官生涯需要注意的!適合對於勇於追求自身能力和成長的人來挑戰,考選預官在學歷的要求上是專科以上畢業並完整修習高中及大學的軍訓課程,總平均70分以上,且沒有被當,即60分以下。



●士官
  士官是國軍的骨幹,是屬於單位的元老級幹部,負責擔任任務的執行者。在志願役士官體系中,士官的升遷或是調派通常是在原單位內,因此對單位的運作是相當熟悉了解。而志願役軍官與士官不同之處,是志願役軍官會在不同的單位輪調晉升,多是負責管理但工作,對單位業務細節並沒有士官幹部來得熟悉,因此各單位士官幹部都可以算是單位上的「老鳥」,對每日例行性任務遂行的細節和做法都很了解,這就是士官應該知道的事情。
  而對士官的辨別方式,一樣是看迷彩服的領口有無粗加細的「迴力鏢」,這樣的官階即是耳熟能詳的班長、士官長,都是隸屬於士官幹部的一環。士官主全名為士官督導長,要負責教育、指導士官團隊執行連隊的例行事務以及長官臨時交派的任務,士官亦負責對於班兵的基本訓練、點名集合等等都是常見的每日例行性任務。
  為了能夠落實上級長官交辦事項以及連隊每日的例行事務,士官必須擁有專業,軍中的專業種類繁多,諸如裝備武器保養、保表填寫、行政作業、系統操作、文件格式製作等,各專業的相關業務流程都要清楚,在受訓的時候也會提供相關的教育訓練;如果是領導帶領相關的專業,諸如口令下達、體能訓練、戰技訓練等等都是士官幹部要熟記的。
  士官體系同樣需要對任務負責,同時也會碰到班兵配合度的問題或是上級的不合理要求,此時同樣是需要運用智慧或是談判合作手腕去解決,但相對軍官而言需要規劃的部分比較少,大多的時間是花在動手執行的過程,因此在薪水(不含加給、補助及伙食費每月11,110元)上是少了軍官一截,然而相對上,所要負擔的責任也較輕、較單純。
  考選預士的學歷的要求跟預官相同,專科以上畢業並完整修習高中及大學的軍訓課程,平均70分,且沒有被當。然而士官還有一種擔任方式稱為「校選預士」,是當你在新訓受訓時,單位派人至新訓中心挑選適合的人選去受士官訓,結訓後同樣也是擔任下士士官,不需要經過考選的過程。
  但不論是哪種方式取得下士資格,士官都是適合具備足夠學習力及擔當的人來執行,畢竟下士除執行業務之外,偶有需要得帶隊集合,有點膽識和領導經驗更佳。


士兵
  士兵是部隊各級單位中最龐大的人力組成,士兵的職責多是奉獻時間、精神、勞力及汗水去完成幹部所交代的任務,可能會碰上煮飯、清潔、衛哨、油漆、水泥、打草、砍樹、洗碗、修車、搬運、扛彈、打雜、駕駛、文書等各式各樣的勤務都可能會發生在士兵的身上。因此,如果你沒有考上預官、預士,或是單位也沒有選中你去受訓成為一個下士,那到單位之後你就是一個兵,那你就是什麼樣的事情都可能會碰到,而且通常是沒有選擇,一切都掌握在命運的手中。
  很多人會建議當個「兵」,理由是一個兵不必擔負大責任,流汗、摸魚混一混就可以過了一年等到退伍,當然這選擇這也是要看每個人的取向。人一天都是擁有24小時,對役男而言,當兵這一年是跑都跑不掉,但這在一年中,對你自己人生經驗的累積,是可以自己決定的。一年中是要花費在勞力與汗水的付出,或是在動腦規劃的管理上精進,因人而異,給你自己去選擇,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看你的膽識和對自己的未來期望到什麼位置,再給自己做最適當的軍旅生涯選擇。
  一名士兵,通常是會付出最多的勞力,但相對最少的責任,在這樣的體制下,薪水也少得可憐(不含加給、補助等每月5,890元)。因為少了權力和責任,壓力當然相較軍官和士官小了很多,士兵在軍中通常可享有最正常的作息時間和最充裕的睡眠,但這同時也要接受最部隊最多的管制和規定。
  這生活模式對大學生而言恐怕會很不習慣,大學時期享受過太多的自主自由,當兵再回歸到如國中般的嚴厲管制之下多少會的不太適應,雖然現在也有很多大專兵,但如果沒被選為下士或是文書兵,那也是會被叫去跟一般兵做一模一樣的事情,現今一般兵和大專兵已經沒有像過去會有不同的待遇了。